“二十四写大字”,是不少地方过春节的古老民俗。想当年,在农村,到了腊月二十四,村里的“书法秀才”就会被众星捧月般地请求为大伙儿写春联。红红火火、喜气洋洋的场面,预示着新年就要到了。
近几年,手写春联逐年减少,被各种印刷品取而代之。然而,这种印刷的春联和门画缺少的是真实感和文化味儿。好在,随着经济发展,如今传统文化的复苏势头也越来越强了。
2013年2月4日上午9时,农历腊月二十四,在市区工农路南段华威民俗博物苑门前,由川汇区文联、川汇区书协组织的“蛇年迎春文化下乡义写春联”活动,受到了过往群众的追捧。周口市书法家李遵杰、李大庆、靳玉峰、李树祥、张大红等人一字排开,铺纸蘸墨,在寒风冷雨中忙得抬不起头来。
家住商水县的一位王姓农民说:“俺家很久没有贴过手写的春联了,更不用说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写的春联了。今天俺既然赶上了,那就得多要两幅,也好回去显摆显摆。”
一位老家在漯河现住市经济开发区的妇女感慨道:“小时候,我父亲一到过年的时候就会给俺整个村的乡亲写春联,那场面真温暖啊。”
一位年轻媳妇拉着自己的孩子,也让书法家写了两幅春联,乐呵呵地满意而归。
活动快要结束时,一位老大娘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:“我一听说就跑过来了,幸亏你们还没有走,说啥也得给俺写一副。”李遵杰说:“大娘别急,两幅也给你写。”
一直热心张罗此事的华威民俗博物苑杜忠义董事长说:“义写春联是一个形式,目的是让书法艺术走进基层、走进民间,恢复和保护中华文化中的民俗。”
责任编辑:周口艺术
暂无相关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