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文化城 涵养城市的文脉
周口关帝庙前院全景
“周末公益剧场”演出
周口中心城区的公益广告牌
“我是从广州坐火车一路游览过来的,周口给我的感觉是历史悠久、故事非常多,有着伏羲文化、创世文化、老子文化、会馆文化这么丰富的文化资源……”10月3日,在周口关帝庙,外地游客刘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感受。
一城阅尽六千年。周口历史悠久、文化灿烂,素有“华夏先驱、九州圣迹”的美誉,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。周口中心城区,沙河、颍河、贾鲁河三川蜿蜒交汇,孕育了独特的“漕运文化”“会馆文化”等,创造着无尽的物质财富,塑造着城市的人文精神。
周口文化发达、人才荟萃,拥有独特的人文景观、丰厚的文化底蕴。近年来,周口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、凝聚民心、服务社会、推动发展的作用,将周口的历史渊源、城市精神、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发展浓缩成一条主线——以文化人、以文化城,人以文名、城以人兴,坚持做好“以文化城、城以文兴”这篇大文章,把文化融入城区每个角落,让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都浸润着文化的符号,每一幢楼、每一座桥、每一条街都能成为文化的标记,让周口这座城市更加有温度和品位。
我市把做好历史文化的根脉传承工作作为重点,积极做好对平粮台的修复,太昊陵、老君台、周口关帝庙等文化景点的保护,保护好、利用好、修缮好文化遗迹,深入挖掘历史传说故事,发展文化旅游产业,让丰厚的历史文化元素成为周口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特殊“符号”。
文化是城市的灵魂,是城市的记忆和内涵。如何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体现更多文化气息,为城市注入文化之魂,让市民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?为此,我市在建设好博物馆、图书馆、群众艺术馆、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基础上,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,谋划了周口大剧院、规划展览馆、文化展览馆、国防人防教育园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(烈士陵园)、周口关帝庙广场提升改造、周口漕运博物馆、市博物馆群建设项目等“以文化城”项目。
为了更好地让市民和群众广泛享有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,强化中心城区对全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,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,我市规划部门正在着手编制《周口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(2017~2030)》。在不远的将来,随着该专项规划的实施,将更好地健全中心城区文化设施服务体系、提高文化服务能力、建设文化周口。
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,我市开展了“周末公益剧场”演出活动、“周口人讲周口故事”系列文化宣讲活动等,着力打造文化品牌。如今,“周末公益剧场”已成为我市持续时间最长、节目最多元化、参演人数最多的基层群众文化品牌,更是我市群众艺术工作的金字招牌;通过“周口人讲周口故事”系列文化宣讲活动的开展,让更多的周口人讲述自家的故事,去影响身边每个人,让周口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的心田。
文明之风吹满城。我市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,着力打造“道德周口”品牌,深入开展“英模周口·德润三川”典型选树活动。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举办道德讲堂2000余场,受教育市民达15万人次;举办市民学校100余场,受教育市民2.6万余人次。来自市文明办的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73人荣登“中国好人榜”,30人荣登“河南好人榜”,150 人被评为“周口好人”,5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,5人被评为河南省道德模范,125人被评为周口市道德模范,评选表彰周口市乡村好媳妇、好婆婆各40名。为了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,我市持续开展了“道德模范”“周口好人”评选、道德讲堂进基层等系列活动,为全市树立标杆典型,发挥了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,在全社会营造了“做文明人、办文明事、创文明城”的浓厚氛围,全民文明意识显著提高。
中心城区街头的公益广告造型别致。这些以“中国梦”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为主题,取材于老百姓身边事,内容包括提倡节俭、敬老爱幼等,融合泥塑、剪纸、绘画等传统艺术的公益广告,让人看了耳目一新。针对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,设置“文明有礼”温馨提示牌;在建筑工地和小区出入口等显眼地方,绘制宣传环境保护、社会公德、家庭美德等内容的文化墙……把公益广告融入市民日常生活,既美化了城市环境,也使文明新风潜移默化地走进市民心中。
周口,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,正在不断擦亮文化这张靓丽的城市名片,让文化融入城市的各个角落,用丰厚的文化底蕴来彰显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。
暂无相关评论!